观音自在人心,不肯离去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8-27 08:36
都说观音自在人心,的确,信仰这种事情是人类有了思维后的重要进步。人类在不满足于自信和信任别人的情况下,把精神新的寄托点停放在了神佛的理念中,渐渐地,愈来愈多的人用
18米石雕观音像
       都说观音自在人心,的确,信仰这种事情是人类有了思维后的重要进步。人类在不满足于自信和信任别人的情况下,把精神新的寄托点停放在了神佛的理念中,渐渐地,愈来愈多的人用佛的理念来寻找灵魂的皈依。可佛在人世间的显世寥寥无几,其中大多数是政治的骗局,这个世界总体而言还是在沿着人类的想法改变。
       当然,佛教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意义存在着,但并不是思想领域的凸显者,这种传统的宗教思想在我们不断追寻更高更强的现代化中逐渐被舍弃了。也就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观音膜拜者不一定是虔诚的,但至少是忠实的旅行者。普陀山摆脱了传统庙宇的狭窄,展现了一座雄伟的建筑以及宽广的大地,让室内供奉的观音在蓝天白云下轮廓清晰,让观音在苍天下有了俯瞰众生的契机。
       观音与佛祖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始终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她看到了众生的疾苦,也因此踏上了不愿涅槃成佛,只愿默默奉献众生。观自在不如观世音,佛祖在信仰上开创了先例,观音则在实践中履行了诺言。而普陀山的观音是不肯去的观音,之所以不肯去是因为高僧慧锷请观音的失败,也因此开始了这普陀山千百年来的鼎盛。倘若观音就此被慧锷请去日本,那我们还是否有机会膜拜这个雄伟的建筑。不肯离去不是未曾离去,观音似乎想把生命和灵魂遗留在华夏大地上,不愿意离去,而这千百年前的抉择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留下给中国人民膜拜的理由,还是给普陀山观音道场荣耀千百年的鼎盛,或者只是为了让普陀山的旅游业创造辉煌。
       无数中国人,甚至外国人迷恋的是普陀山绮丽的风景,慕名而来的是跟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同的观音佛像,留恋的是他们在网上看到的旅行攻略,很多人对观音、对佛教愈加片面了,但或许,千百年来,人们在膜拜的并不是观音,他们拜的自己,真正为众生祈福的人是绝种动物,而将这种祈福落实到实践中则是绝种的绝种,大多数膜拜者都是在为自己或者亲人祈福,这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人性本自私,利益才是永恒,观音所倡导的抚恤众生与这种名利观念极度相左,但也因此,这种人或者佛是和大熊猫一样极其稀少的存在,故而会受到大多数人的信任与膜拜。观音或许并未在世间存在过,但人类却用一种对美好善良品质的强大信仰勾勒出一个人世间最完美的女神,而用不肯去的传说表示了对这种信仰沉重的眷恋。观音不离去时,留下的不仅仅,也不能只是一尊冷冰冰的佛像,而是用信仰写就的灵魂,用生命诉说的历史。
       观音不肯离去,她想要给所有世人一次向善的机会,即使人类永远都会沿着自我的道路而不断地伤害他人,她也愿意把灵魂留在这里。观音的灵魂是很强大的,但并不是最强大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包括乾隆,他能看透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有奸臣就必然会有忠臣,他只需要判断和利用。但是,观音不肯离去,而我们的善良却早已失去了。失去了善良的我们的灵魂是否能让我们再度应对生命的挑战。拜自己本身并没有错,可观音的不肯去并不是让我们仅仅记住传说或者佛像,而普陀山的记忆也不仅仅是让我们被完美的山水风景和名胜古迹震撼,而是让我们重拾起观音不肯离去的灵魂,那是一种大善的灵魂,更是一种慈悲的正道。
       观音就是太善良、太慈悲了,她无法看到人性中存留的丑恶,她相信用善良的灵魂一定可以普度众生,可就在这样善意的纵容中。但也许,再让观音选择一次的话,估计她仍是不肯去,因为灵魂已经附着在普陀山乃至华夏大地人的心中。人和观音本身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信仰的高低而已。真正高贵的人并不是地位名利高大的人,而是拥有高大的灵魂,总能够把生命的事情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成为,但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最终成为观音,大多数人都能够观到自身的自在,却很难观察到世间的疾苦声音。
       这世界早晚会改变,可是在这世界中活着的我们是否有真正的灵魂,灵魂与观音不肯离去,只是灵魂被尘封,只有极少数的突破出去附身在人们身上,可是,活着虽然很累,但是,我们没有灵魂的心灵是更累的。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铜雕 西方三圣制作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