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童子寺十七丈弥陀佛像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8-25 17:05
童子寺被毁的摩崖造像,是一尊十七丈高的趺坐弥陀佛像。应是国内最早最大的石刻弥陀佛像。即便今日东林寺四十八米的弥陀佛铜像,也是接引像,而非趺坐像,可见多么庄严宏伟。
彩绘阿弥陀佛
       童子寺被毁的摩崖造像,是一尊十七丈高的趺坐弥陀佛像。应是国内最早最大的石刻弥陀佛像。即便今日东林寺四十八米的弥陀佛铜像,也是接引像,而非趺坐像,可见多么庄严宏伟。从开凿年代556年来看,是在昙鸾大师往生不久的事情,与相邻的蒙山大佛开凿时间相差不多。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传授昙鸾大师《观无量寿经》后,魏主尊号他为「神鸾」,并敕住并州大寺。他往生的时间,一说是东魏兴和四年即542年,一说是北齐天保五年即554年。隋大业五年即609年,道绰大师到昙鸾大师所建的石壁寺,一心修习并弘扬净土法门,当时太原一带,七岁以上男女都会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见,这个时期净土法门在太原周围的兴盛程度。
      童子寺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龙山之北峰,海拔约1230米。这里南、北、西三面环山,形似簸箕。山上树木茂密,环境幽静,自然成为佛家选择修行的理想之所。寺院修建在东坡靠近山顶的平地上。站在寺院的遗址上,顺着硫磺沟,向东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便是晋阳古城遗址。童子寺是北齐隋唐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据明洪武《太原县志》记载:“童子寺,在县西一十里,天保七年(556年)北齐弘礼禅师栖道之所,有二童子于山望大石俨若尊容,即镌为像,遂得其名。”可知童子寺及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
      更为详细的记载是日本求法僧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该书卷三记:唐开成五年(840年)圆仁到童子寺礼拜大佛,在大佛阁内见到早年所撰的碑刻,碑文记载:“昔冀州礼禅师来此山住,忽见五色光明云从地上空而遍照。其光明云中有四童子坐青莲座游戏,响动大地,岩嗽颓落。岸上崩处,有弥陀佛像出现。三晋尽来致礼,多有灵异。禅师具录,申送请建寺。遂造此寺,因本瑞号为童子寺,敬以镌造弥陀佛像,颜容颐(然),皓玉端丽。趺坐之体高十七丈,阔百尺。观音、大势至各十二丈”。正由于龙山闪现出种种神奇和灵异,弘礼禅师便在此建寺造像。
      当然,雕造如此宏伟的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像,可以想象没有政府的支持,单凭弘礼禅师是不可能完成的。《北齐书·唐邕传》记载了天保十年(559年)文宣帝高洋曾亲自登临童子佛寺一事。由此看来,童子寺大佛的雕造应与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入唐以后,童子寺又得到唐皇室的重视。唐高宗显庆六年(660年)春,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出晋阳城西门,沿着蜿蜒曲折的硫磺沟中的小道,攀登至寺,瞻礼大佛。同年四月回长安后,又令内官特制一领袈裟,派遣宦官使者为大佛披挂。披挂之曰,道俗瞻睹者数千万众,成为“众人共知,不言可悉”的盛事(唐,道世《法苑珠林》所引《冥报拾遗》)。
      既然童子寺为皇室所重,自然有高僧在此弘法。敦煌文书中有唐玄奘《题童子寺五言》:“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金川千点绿,流水一条清。”玄奘是否到过童子寺已不可稽考,但他的大弟子慈恩窥基法师,即尉迟敬德之侄,曾从长安到此寺,宣讲玄奘的唯识论。
      在唐代童子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由于山寺地域局促,发展空间有限,所以在晋阳城常乐坊内又建立了童子下寺。金天辅元年(1117年)这座著名的寺院毁于兵火,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建。清乾隆和嘉庆时曾作修葺。嘉庆以后,这座千年古刹逐渐荒废,并为灌木树林所掩盖。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铜雕 西方三圣制作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