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龟兹国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消长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6-01 21:36
。佛教何时传人龟兹,缺乏直接的史料记载,据考证约在公元1世纪佛教传人龟兹。龟兹又以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为佛教的东传起到中转的作用,与中原佛教发生了密切关系
铜雕道教神像
 
  龟兹,又作屈支、屈茨、拘夷、归兹、苦叉、丘兹、邱兹、屈兹、丘慈、鸠兹、苦先、曲先、安西、俱支囊等,为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一个大国,今称库车。佛教何时传人龟兹,缺乏直接的史料记载,据考证约在公元1世纪佛教传人龟兹。龟兹又以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为佛教的东传起到中转的作用,与中原佛教发生了密切关系。白(帛)姓为龟兹的国姓,自东汉至中唐,龟兹王族皆世袭白姓。龟兹王的世子白延,出家为僧,于魏正元年间(公元254—255年)到洛阳白马寺,后来重译了《首楞严》、《须赖经》等大乘经典。帛尸梨密多罗(吉友),传为龟兹国王子,本当继承王位,却愿将王位让其弟,出家为僧,于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3年)游化到内地,善长咒术,译有《大灌顶经》、《大孔雀王神咒经》、《孔雀王杂神咒经》等,被视为江东有咒法之始。史载,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白延译出大乘方等部中的《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和小乘部中的《喀除灾患经》。说明龟兹一方面盛行大乘佛教,同时小乘教也有一定的势力;龟兹的佛教在公元3世纪中期巳达到隆盛时期,王室不仅崇信佛教,也向密教方向发展。
 
  公元3世纪后,一大批龟兹僧侣居土到内地传教译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支很活跃的力量。公元286年(晋太康七年),龟兹居士帛元信与法护合译《正法华经》,而法护译的《阿维越致遮经》也是取自龟兹。公元290—306年,帛法巨与法立合译佛典,属于大乘教方等部的仅有《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其他三部皆为小乘教经典。以后帛法巨自译的佛典,大部分是阿含部的小乘教经典,属于大乘教方等部中的只有四卷。同时的还有帛远(字法祖),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其先祖为龟兹人,少年出家,曾师事龟兹国人。他译的有大乘方等部的《菩萨逝经》一卷、《菩萨修行经》一卷、《严净佛土经》二卷、《大乘如来藏经》一卷、《郁伽罗越问菩萨经》一卷、《等集三昧经》一卷、《惟逮菩萨经》一卷、《如来兴显》一卷;属于秘密部的有《无量破魔陀罗尼经》一卷、《枝特陀罗尼经》一卷,加上阿含部经典,共16部18卷。上述的经籍,反映了龟兹佛教各派共存的状况,尤其是密教已在龟兹流行。在十六国中以神异著名的和尚佛图澄(?-348年),本姓帛,西域人,很可能是龟兹人,游化洛阳。他传播佛教充塞着妖妄,一生行事多由诡秘的预言构成,《高僧传》载称,他“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胭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还能“听铃音以言事,无不效验”。其他如敕龙出水降雨,治病复生,观天象知祸福,与天神交通,反映了西域原始巫术渗入佛教的情况。佛图澄开创了中国神异僧的一途,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先声。他阐扬戒学,自律甚严,声望远播内外,门徒达万人,并使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封建统治者作为真正信仰所宗奉,纳入国家的扶植之下,从而将巫术神异、参与军国要政同佛教教义合为一体。这与公元4世纪起龟兹已有人信奉密宗有关。而后还有些坐禅佛教,在龟兹也有其信徒。
 
  龟兹历来是小乘佛教的胜地,并有深远的影响。如鸠摩罗什幼年出家师事的佛图舌弥,就是一位小乘学大师。他曾将《十诵比丘尼戒本》授予内地佛僧带回长安,译为汉文。他在龟兹佛教界影响很大,统领很多寺庙。史载,佛图舌弥统领的有比丘伽蓝,也有比丘尼伽蓝。前者有达慕蓝、致隶蓝、剑慕王新蓝、温宿王蓝、云慕蓝及王新僧伽蓝等六寺;后者有阿丽蓝、轮若干蓝、阿丽跋蓝等三寺。雀梨大寺,为鸠摩罗什与其母出家时的寺院,谅必也与佛图舌弥有密切的渊缘。佛图舌弥所统领如此之多的大伽蓝,说明他是龟兹佛教界的名德沙门,也说明小乘教在龟兹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除佛图舌弥外,龟兹精通三藏的小乘学者尚有多人,如僧纯、昙充等均为佛图舌弥的门徒。此时,龟兹“以小乘为佛教之极致,而凌辱大乘教徒。”虽然如此,研究大小乘两种教义的,仍然大有人在。达磨跋陀为其典型代表,他初为小乘教徒,后师承大乘佛师须梨耶苏摩,又改奉大乘学。龟兹佛教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在演变。
 
  鸠摩罗什(344—413),又译作鸠摩罗什婆或鸠摩罗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其父鸠摩罗炎为天竺人,母名耆婆为龟兹王妹。他七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九岁伴母赴罽宾,师事盘头达多,学小乘经典。十二岁返回途经沙勒(今喀什噶尔),住一年,诵《阿毗县》,讲《转法轮经》,博览《四围陀》及“五明”诸论,并习阴阳星算等术。又遇到了莎车王弟的大乘名师须利耶苏摩,从受《阿耨达经》,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的教义,遂由小乘杂学改学大乘。年二十受戒,更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鸠摩罗什返龟兹后,与莎车王子参军、须利耶苏摩等人为代表的大乘教徒,在天山南路诸城邦国掀起了“佛教改革”,形成了大乘教风靡一时的盛况。罗什住在王新僧伽蓝,受到龟兹王的尊崇。以后他以大乘学,数次挫败反大乘佛教的理论,一时声誉雀起,名满西域,就是远在长安的前秦皇帝苻坚也闻知罗什的盛名。
 
  被鸠摩罗什誉称为“东方菩萨”的道安,曾向苻坚推荐罗什。苻坚令平复西域的吕光将罗什早日送往长安。苻坚在肥水之战败亡,吕光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建国后凉。罗什于公元385年到姑臧,滞留至401年,后秦姚兴灭后凉,罗什被请到长安,待以国师之礼。在今西安草场寺设译经场,集中了当时全国的佛学精英,有弟子三五千人,著名者数十人,有所谓四杰、八俊、十哲之称的美誉。罗什与弟子译大小乘经、律、论佛典,《出三藏记集》列为35部294卷,《开元释教录》勘定为74部384卷,现存39部313卷。中国内地的佛教徒,由于罗什的到来,才得知大、小乘佛教的区别。西域佛教对内地产生深远影响,致使内地佛教染有西域佛教的特色。如内地称佛教僧侣为“沙门”,就是借用的龟兹语,又称“和尚”,借用的于阗语,“佛”是采用龟兹语音译。龟兹把梵语“佛陀”与龟兹人原信仰的“神天”结合在一起,称为。佛天”或“佛神”,也为内地僧侣借用。印度的财神——毗沙门天王,于阗人奉为护国神,传人内地被称谓护法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毗沙门天王,唐代又成为军中战神。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时棉织品腊染佛画,又把伊朗的鬼子母女神与龙的形象并列在一幅画上,反映了东西宗教文化的融合。值得一提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先祖白道猷,原是龟兹的佛教大师,也于东晋时经海路在浙东上岸,后到北方布教。
 
  鸠摩罗什时代,西域大乘佛教达到了鼎盛。《晋书·龟兹传》载称,“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龟兹王的宫廷里也雕绘佛像与壁画,建造的如同寺庙,全国有僧侣近万人,成为西域的佛教中心之一。随着罗什的东去,龟兹王白纯被杀,大乘教急剧衰落了,从而形成以龟兹为中心的小乘学一切有部的优势。因小乘佛教名师佛图舌弥等继续在龟兹弘布其学说,  罽宾的小乘僧徒陆续东来龟兹,增强了小乘佛教的势力。公元5世纪中叶,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僧人法惠,师事龟兹金华寺直月,直月授法惠悟道之法为秘禅。高昌沙门法朗,为逃避北魏拓跋焘反佛之祸到龟兹,由大禅师推荐,受龟兹王的优遇崇敬。公元585年,达摩笈多(法密)由印度去中原,在龟兹住两年,为僧众讲《说(念)破论》、《如实论》,龟兹王笃信大乘,蒙其开悟甚多,坚留法密,法密不得不秘密潜行。然而据玄奘、惠英、慧超的记载,龟兹与阿耆尼(今新疆焉耆)、跋禄迦(姑墨)皆为小乘佛教,也有汉僧崇奉大乘佛教。这种大、小乘佛教并存,以小乘为主的情况,在今存的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上也有反映。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铜雕 西方三圣佛像制作部提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