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祈福许愿必去的六大寺庙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9-20 22:54
五台山寺庙众多,庙多塔自然也多。山上共有数百座塔,有砖塔、木塔、石塔、铁塔、铜塔、银塔、镀金塔、玉塔、琉璃塔、水晶塔,还有稀世珍宝经字塔等,不胜枚举。这里的塔群式
铜雕彩绘哼将
        五台山寺庙众多,庙多塔自然也多。山上共有数百座塔,有砖塔、木塔、石塔、铁塔、铜塔、银塔、镀金塔、玉塔、琉璃塔、水晶塔,还有稀世珍宝经字塔等,不胜枚举。这里的塔群式样繁多,造型各异,而且历代均有修建,从这些塔的建制上可以看出我国古塔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五爷庙

        也称五龙王殿,位于五台山台怀镇的万佛阁内(罗睺寺以南约100米)。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由文殊殿、五龙王殿、古戏台三座主体建筑构成。在五台山众多的寺庙中,五爷庙是间不大的庙宇,但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也是名声最大的寺庙之一。这里终年涌动着香客和游客,哪怕是在淡季,也是如此。在信徒的心中,这里是五台山许愿的圣地。五爷,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第五个儿子(五龙王), 是东海龙宫的财神,总管人间的收成。为了风调雨顺、财源广进,世人供奉五爷,把五爷当成有求必应的象征。五爷庙坐北朝南,走入殿中,能够看到中间供奉着两尊五爷的坐像,一尊是木雕,一尊是铜铸,两尊五爷坐像后面供奉着龙父龙母,大龙王、二、三、四龙王。在殿前的过厅处,还摆放着半幅皇帝赐予的銮驾。传说中五爷(五龙王)喜欢看戏,人们就在五爷庙(五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就是五爷庙戏台,也是五台山唯一一座戏台,有时能够在这里看到当地戏曲表演(游客出钱点戏,唱给五爷听)。五爷庙的香火极旺,殿前殿内非常拥挤,敬香和拜佛的时注意别烫着别人和别被别人烫伤。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来敬香的香客特别多,很多都是一大早来“烧头香”的,此时前来敬香,是需要排队的。

二、黛螺顶(寺)

        位于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区以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黛螺顶(寺)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朝台”。五台山的五座台,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将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像成为“大朝台”。但要做到“大朝台”,需要较强的体力和充足的时间。黛螺顶把五座文殊菩萨像复制塑造后,集中在一起,来到这里朝拜了五座文殊菩萨像,等于转遍了五座台,所以叫“小朝台”。前往黛螺顶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步行有两条路,一般游客会选择一条叫“大智路”的台阶路,一共有1080级台阶,全长约500米,信众们相信,这是条通往智慧的道路,走过这条道路的人都能聪明,能增长智慧。还有山北的一条登山路,相比较有些绕远路,但比较平缓。沿着台阶路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寺)的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站坛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在旃檩殿内,你能看到一尊站立在佛坛之上释迦牟尼佛像,而不是常见的盘坐模样。五文殊殿内还供奉有五个文殊菩萨像,分别为孺童文殊、无垢文殊、智慧文殊、聪明文殊、狮子吼文殊。在黛螺顶上,遥望四周,你能看到南、西、北、中

三、菩萨顶(满语)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的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寺庙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将菩萨顶由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改为黄庙(藏传佛教寺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代表皇权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自此菩萨顶成为了清朝皇室的庙宇。
         五台山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五期间都要做道场、办法会,菩萨顶是活动的中心

四、殊像寺

       始建于东晋(317-420年)初年,明代多次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寺院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像而得名。殊像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殿宇是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大殿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大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长达约50米的巨型彩色悬塑,反映了五百罗汉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或是撼山探海,或是聆听讲经,或是端坐习定,或是脚踩水兽,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飞行空中的各种形像。当你静静的观赏五百罗汉彩塑时,会有一种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博大之感。参观殊像寺时,不要忘记去寺院门口的“般若泉”看看,“般若泉”也就是梵语“智慧之泉”的意思,据说喝了这里的泉水能长智慧、去愚痴,清代皇帝来五台山朝山礼佛,也专门喝这里的泉水。

五、东台顶

       东台人较多,在拜菩萨期间,旁边几个僧人敲着鼓、弹着电子琴,唱《西游记》主题曲,比较有意思。夏日天气晴好时,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赵朴初,1981年登临东台时曾即景咏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六,佛母洞

        佛母洞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洞,也叫千佛寺、千佛洞、父母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国善觉王的女儿,迦毗匀卫国净饭王的第一夫人。千佛洞洞深17米,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乳石及石笋,夹有各种色质,犹如人体心肝五脏,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称为母腹。佛教宣扬进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欢乐幸福。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铜雕 西方三圣制作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