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赏中华石刻瑰宝——龙门石窟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7-12 22:14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
彩绘大势至菩萨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旅游景区。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长宽各30余米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宾阳中洞“宾阳”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额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铜雕 西方三圣制作部整理